前7月外资净流入A股1700亿 四大报头版齐发声:为慢牛格局埋下伏笔 |
|
今年以来,监管层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近日证监会分别召开党委会和主席办公会,会议研究了需要重点推进和抓紧抓实的五项工作,其中包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具体看来,包括加快推动证券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落实落地;抓紧推进沪伦通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提升A股在MSCI指数中的比重;修订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规则,统一准入标准,放宽准入条件,扩大境外资金投资范围。
日本与欧洲投资者“入A”兴趣高
8月9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资本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比如监管层正在积极准备沪伦通、放宽QFII和RQFII准入标准以及扩大境外资金投资范围等。这将对A股市场产生长期利好。”
“积极筹备沪伦通,降低QFII、RQFII准入标准,将促进A股市场投资者更加多元化,带来注重基本面的价值投资者,有利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近期我们在路演过程中与外部投资者交流发现,来自日本、欧洲的投资者总体上对A股市场比较感兴趣,相信未来在形成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机制下,有利于外资流入A股市场,但短期来看不会有明显变化。”花长春解释,对外开放过程中制度铺路很重要,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着眼点不在于短期内吸引外资进入,而是注重制度建设,待市场稳定之后,外部投资者自然会进入A股市场。“比如未来开通沪伦通之后,欧洲的价值投资者会通过这一机制投资A股市场。”
前7个月外资净流入近1700亿元
目前,在现有相关通道和机制下,外资进入A股市场有一些积极变化。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涉外投资者(QFII、RQFII、沪股通、深股通)合计净流入1696.12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RQFII已有225家,仅5月份就新增6家,今年前4个月仅增1家,QFII托管行已有19家。此外,截至7月30日,我国累计批准QFII投资额度1004.59亿美元,累计批准RQFII投资额度6220.72亿元人民币。(点击查阅>>QFII持仓数据一览)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披露2018年中报业绩的上市公司中,有2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数量为3.24亿股,合计持股市值为213.41亿元(以第二季度最后交易日收盘计算)。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介绍,在沪股通、深股通机制下,北向方面,市场走势疲软,但外资净流入依然强劲;南向方面,风险偏好低迷,呈资金净流出态势。
具体来看,过去两周北向资金的日均净流入量增至19.8亿元,而7月份日均净流入量为15.3亿元,6月份日均净流入量为16.8亿元。高挺表示,“我们的估算显示,银行是过去两周海外投资者净买入量最大的板块,共获得42亿元的净流入。紧随其后的板块是耐用消费品、保险、资本货物和材料,分别获得了33亿元、27亿元、23亿元和16亿元的资金净流入。”(点击查阅>>沪深港通资金流向)
据高挺介绍,由于风险偏好低迷,南下资金在过去两周日均资金净流出量为6亿元,而7月份日均净流入量为7亿元,6月份日均净流入量为2.3亿元。南下资金似乎因预期政策放松而加仓了“旧经济”板块。银行、材料、资本货物和能源板块排在净买入前列,分别在过去两周被净买入41亿港元、12亿港元、8亿港元和3亿港元,而软件、医药、硬件和保险同期分别被净卖出75亿港元、10亿港元、4亿港元和4亿港元。
扩大开放形成中长期利好
除了证监会推动相关制度改革以外,今年6月中旬,外汇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央行会同外汇局发布《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总体来看,除在额度方面尚存在宏观审慎管理外,QFII、RQFII其他方面的限制已经基本放开。
具体政策包括:一是取消QFII每月资金汇出不超过上年末境内总资产20%的限制;二是取消QFII、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将现存的QFII投资3个月锁定期、RQFII非开放式基金投资3个月锁定期全部取消,QFII、RQFII可根据投资情况汇出本金;三是明确合格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允许QFII、RQFII对其境内投资进行外汇套保,对冲其汇率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政策的松绑将提高外资投资进出的自由度和便利度,这将提高外资的投资预期。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总基调下,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政策限制会越来越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将带动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同时倒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水平提升。
“从机会来看,进一步放松相关限制政策将为股市提供额外的流动性,之前仅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就给A股带来一定规模的长期资本增量。因此,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将是中长期利好。”张楠认为。
中国证券报:前7月涉外资金净流入近1700亿元 扩大开放加强监管A股更具吸引力
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涉外资金保持逾千亿元净流入规模,A股市场短期吸引力颇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A股市场对海外资本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在开放扩大过程中,资本市场需不断强化基础制度建设,及时更新相应法律法规,提升监管国际化水平,严防风险,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吸引外资能力不断提升
权威数据显示,前7个月,涉外投资者(包括QFII、RQFII、沪股通、深股通)净买入金额总计1696.12亿元。
天风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截至7日,今年以来沪股通、深股通累计净流入数分别为1097.06亿元和834.57亿元,其中,近一个月分别为299亿元、83.53亿元。
此前,富时罗素指数公司表态,力争未来5年内完成中国A股纳入指数工作。证监会表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提升A股在MSCI指数中的比重。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能带来增量资金、国际级证券分析和推动价值投资,为A股长期期待的慢牛格局埋下伏笔。
“如果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势必会引起国际机构投资者注意,会接收大量外来资金流,获长期资金。”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认为,提升A股在MSCI指数中比重,能帮助国内外投资者更好地接纳A股,还能帮助扩大A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A股市场有望更规范化,获得更强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看,据太平洋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院长魏涛测算,如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预计初始权重为5%,后续将增至32%,根据目前该指数约1.5万亿美元的规模,理论上有望给A股带来5000亿美元以上增量资金。
证监会还表态,加快推动证券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落实落地。
王博表示,放宽证券行业外资股比落实后,短期内会有大量外资被吸引至国内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一方面能为国内市场带来大量资金流,另一方面能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接轨,使资金双向流动能力加强。
在抓紧推进沪伦通各项准备工作方面,王博认为,沪伦通的推动能帮助A股较快成长,增加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跟沪港通、深港通相比,沪伦通可带来更多欧洲投资者和资产标的。”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沪伦通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差异较大的投资标的,引入相对成熟的欧洲投资者。国内投资者可能不太熟悉欧洲市场资产标的,需注意防范风险。
此外,证监会还表示,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统一准入标准,放宽准入条件,扩大境外资金投资范围。
“扩大QFII、RQFII开放,总体上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花长春认为,投资者结构越多元,中国市场就会越健康。目前,国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非常感兴趣。因此,扩大开放有利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但短期市场也不能过分期待,这些措施着眼于长期制度建设,而非短期吸引资本流进。
王博强调,修改后的制度明显放宽资本准入限制,是为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国内资本市场。扩大境外投资范围明确传达出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导向。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逐步放宽准入,逐步扩大QFII、RQFII投资范围有助于在保证连续性和稳妥性背景下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目标。QFII、RQFII这些机构投资者投资比例扩大,对增加市场稳定性、增强市场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具有引导意义。
扩大开放将形成共赢局面
王博表示,证监会此次提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扩大开放,首先,这将会带来双向影响。一方面,扩大开放能吸引外资,使海外资金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后可为外企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增加外商在我国上市数量。其次,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后,为适应国际规则,规范化和法治化程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信息更透明,流通性增加。
郭磊也认为,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具有深远意义。一是国内资本市场可以吸收海外市场的一些经验,在规则上进一步规范化和国际化;二是在扩大开放过程中,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更趋于长期化和价值投资;三是可以让海外投资者通过了解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市场。
“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国内市场带来万亿元级别增量资金。”魏涛表示,同时提升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降低市场非理性波动风险。
此外,开放还可以促进改革。田利辉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能提供海外资金服务中国经济建设的机会,增加国内投资者新的投资渠道,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质量,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水平,提振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信心,推动中国金融全球化进程和步伐。
促开放更应加强监管
“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风格的投资机构。”魏涛说,需更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利用好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需制定好相关法律法规,对新的市场参与者实施有效监管。
田利辉建议,不仅要开放渠道、引进资金,而且应改善市场结构、提升投资理念。中国资本市场需借助国际化获得更大程度市场化、更大力度法治化和更大深度价值化,逐步增强内资证券机构国际竞争力,引导更多智慧资本和实力资本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鉴于目前的外贸大环境,有三点值得注意的地方。”王博认为,首先,应意识到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意味着国内资本市场面临的影响也会相应增大,要谨慎应对金融形势,密切关注资金流动趋势,加快推动国内资本市场规范化和法治化。第二,在促进开放同时不放松监管,保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不能认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后市场就可确保无虞了,要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要在国内坚持拉动内需,创造内生性动力,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防范风险,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花长春认为,开放、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扩大开放需完善国内权益市场基本制度,尤其是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改革,形成上市公司优胜劣汰良性循环。要处理好资本市场开放和资本跨境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的关系。
证券时报:前7月涉外投资者净买入A股近1700亿元 现在A股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
外资配置A股的步伐一直未停歇。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前7月,涉外投资者净买入A股1696.12亿元。这些资金分别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沪股通、深股通等不同的渠道进入A股市场。
按月数据来看,受A股被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效应影响,二季度流入A股资金规模骤增,并在5月达到今年最高。统计显示,5月、4月、1月涉外投资者净买入金额规模分列前三,依次净买入561.89亿元、376.85亿元和315.12亿元。虽然股市持续调整,7月涉外投资者净买入A股依然达到292.04亿元。
可以预期,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将稳步加大。证监会已明确提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提升A股在MSCI指数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市场将引入更多“活水”的预期。按照计划,MSCI分两步将中国A股股票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第一阶段,A股已经在今年6月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第二阶段,在8月季度指数评审通过后可将纳入比例上调至5%。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间为8月13日,生效日期为9月3日。随着评审时间的临近,北上资金保持较高的流入意愿。
敦和资产宏观策略总监、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表示,当前股票市场估值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从两年的维度来看,现在A股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有望加快落地 专家看好境外资金进场
证监会近期召开的会议研究部署了五大需要重点推进和抓紧落实的工作,指出要加快推动证券行业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政策的落实落地;抓紧推进沪伦通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提升A股在MSCI指数中的比重;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统一准入标准,放宽准入条件,扩大境外资金投资范围。
业内专家表示,证监会一系列行动、政策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就是要更多引入境外投资资金,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从大方向上来讲,这也是深化改革的大势所趋。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记者,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系列举措中有几个看点。
“一是引进对机构的境外投资者,也就是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投行、券商、基金以及期货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引进对市场的投资者,比如沪伦通,一方面是走出去,一方面是引进国际投资者,注入新鲜血液和增量资金。境外市场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对稳定市场层面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胡俞越表示,“三是提高A股纳入MSCI指数比重,如果A股在MSCI中的比重提高,也就意味着境内的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提高,表明国际市场对A股市场的认同,进而推动A股市场的国际化。”
国泰君安研究所分析师解运亮认为,引入国外投资的效果值得期待,“现在美股估值较高,投资者压力也大。中国股市目前估值较低,下探空间有限,触摸到底部后,价值将开始体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十分看好境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但实际能有多少增量资金入场,还要看他们对境内市场规范性和基础性制度建设的认同度。
国泰君安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提升A股在MSCI指数中的比重,还需要良好的制度建设跟上,“我们正在进行发行、退市制度改革,这有利于外资更多地流入进来。”
花长春认为,证监会五大举措中提到“鼓励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在内的上市公司依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这一措施的实际意义会更大一点,“员工持股能够加快落地的话,对整个经济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对股票市场长期制度建设也很重要。” |
上一篇: 证监会将五措并举深化改革开放 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下一篇: 资金面重大变化!紧张时期正在结束 银保监会周末三大定调关乎股市与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