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 停止前海人寿开展万能险新业务 |
|
近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其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2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76号)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保监寿险〔2016〕199号)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5月-8月,保监会组织7个保监局对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特别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日前,前海人寿上报了整改情况报告,但未对检查发现的万能险管理问题整改到位。据此,保监会果断采取停止其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也将根据其他公司的整改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延伸阅读】
保监会重拳整治险资举牌“乱象”
面对险资举牌“乱象”,保监会祭出重拳。5日,保监会宣布处罚前海人寿,对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表示密切关注恒大人寿相关情况。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保险资金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约120家上市公司。保险资金今年大举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在A股历史上也较为罕见。
12月3日,险资投资布局上市公司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当中。前海人寿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截至12月2日收盘,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持有格力电器股份未达到5%,增持目的是希望获取投资收益,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目前无参与格力电器日常经营管理的计划。
多位业界人士表示,资金追逐经营稳定、成长性强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逐步走强成熟的表现之一。但金融资本强势介入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资本与产业之间的矛盾,存在战略整合及经营失败风险,引发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2015年以来,低利率环境持续,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而保费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本居高不下,使保险资金配置承受较大压力,客观上促使其将投资视角转向权益类相关资产。
而从险资选择的投资标的来看,多为低估值大盘蓝筹股,普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分红率较高,能提供较好的现金流,从长期投资价值角度也具备较大吸引力。
就在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屡掀波澜、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的时候,从万科到南玻,再到中国建筑和格力电器,险资所到之处引发市场震动。
曹德云说,险资举牌对资本市场结构的改善是有好处的,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来投资大盘蓝筹股,对其他非保险中小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也是一种价值投资的引导。但不能否认的是,个别保险机构采取比较激进的业务发展和投资方式,负债端过度依赖投资型业务,资产端盲目投资与保险毫不相关的行业,对保险行业及险资运用带来负面影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险资是机构投资者的“老大”,应该向养老金学习、做长期投资者的表率和中国股市的“压舱石”或“稳定器”,而不是利用杠杆举牌的“带头大哥”,更不应该拿客户的资金做杠杆,帮助其母公司参与别人公司的控股权争夺。
保险资金举牌、收购上市公司有其自身逻辑所在。但目前险资举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被举牌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各类资金跟风,个别保险机构“快进快出”带来极坏的示范效应。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国外市场大多有“大户持仓报告制度”,规模较大的资金在集中大量操作时,需主动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对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和维护市场稳定有积极作用。国内资本市场也可以考虑建立类似制度,要求大资金在进行重大操作时充分告知理由,既可避免被举牌公司股价异常波动,也有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如果要化解险资举牌争议,各部门应该联合商讨,完善监管制度,修改相关规则,对保险资金及其他资金举牌上市公司做出明确规定。 |
上一篇: 深港通列车今日开行 深市哪些板块最诱人
|
下一篇: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和恒大人寿 险企举牌次数占比降至9%
|